音伴元宵节的红灯笼中国市场监管报

2023/8/29 来源:不详

真挚的声音,温暖的陪伴

第82期

段珂珂作

元宵节的红灯笼11:02来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听到这两段熟悉的诗词,你会想到什么节日呢?没错,正是元宵节。每到元宵,团团圆圆、热热闹闹,逛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必不可少。

那么,今天,恰逢元宵,就让我们跟随江苏省盱眙县市场监管局赵海洋的记述,前去他的家乡,看看那里元宵节里的红灯笼,感受浓浓母爱与乡情。

01

故乡安徽蒙城有元宵节扎灯笼的习俗,每到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会给孩子扎小灯笼,里面放上蜡烛。孩子们提在手里,结伴游玩,既喜庆,又祈福。

去年陪母亲回到故乡,在老宅里还看到两个手工制作的灯笼。一时兴起,找来蜡烛点亮灯笼,高高地挂起来。一缕乡愁,氤氲在小小灯笼的那一片光影里。

母亲出生于蒙城县立仓镇张楼村。这是一个偏远的乡村,离县城四十五公里。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十七岁的母亲跟着外婆离开蒙城,来到了一衣带水的盱眙。

从此,蒙城落在母亲深深的思念里。

邵甜甜摄

02

我对于灯笼的喜爱源于母亲。

母亲手巧,做得一手好女红。我们小时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手工制作的。现在脚上的鞋垫,也是母亲一针一线纳成。记忆中母亲做的虎头鞋,在我眼里就是极美的工艺品,更不要说那些各式各样的灯笼了。

小时最盼望的就是过元宵节,因为这一天母亲会为我们姐弟每人做一个灯笼。母亲做灯笼都是就地取材,高粱秆、竹签、棉线、小木板、彩纸、细铁丝,就是制作灯笼的材料。母亲将高粱秆截成长短不一的小棒,再用竹签、细线扎成想要制作的灯笼框架,然后用糨糊将彩纸糊在框架上,最后用小木板制成放蜡烛的底座,在小木板中间钉一只铁钉用来插蜡烛。这样,一个小巧精致的灯笼就做好了。

邵甜甜摄

03

小小灯笼,盛满一个少年快乐的心,那是元宵节里收到的最好礼物。往往不待天黑,我便将蜡烛点亮,一路小心翼翼提着,去找小伙伴炫耀。跳动的火苗,映红了少年的脸庞。母亲用她的巧手,成就了我们的骄傲。

有时家里有了酒盒,母亲会为我们做一个宫灯,挂在蚊帐的竹竿上。长长的丝穗垂下,伴我度过漫漫长夜。

现在很少有人再去手工制作灯笼了。每次看到灯笼,我都会想起母亲,想起儿时母亲元宵节时给我们做的灯笼,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如今母亲已至暮年,虽然还做一些针线活儿,灯笼却是早已不做了。但是每年的元宵节,都会有一盏大红灯笼在我心头闪光。

我也会想到蒙城,那一个一衣带水的故乡。随着一天天长大,那一个个小灯笼,如同一幅剪影,张贴在故乡的窗口,让我驻足长思。

今年的正月十五近了,看着喜庆的街头,我心头的那盏大红灯笼又被悄然点亮。

音伴主播

崔瀚文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齐越朗诵艺术节斩获奖项,他是第一位为音伴发声的主播。

策划:邵甜甜

作者:赵海洋

编辑:李秋菊

主播:崔瀚文

剪辑:崔瀚文

新媒体编辑:刁静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冠名播出

音伴工作室出品

征稿

欢迎您为《音伴》投稿。您的或您推荐的文章(散文、诗歌、小说、新闻故事)可以是感人的、优美的,也可以是富有哲理、发人深省的……见人见事,情真意切更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音伴工作室将竭力以最优的声音、最优的配图、最优的设计给予完美呈现。

我们也期待您有关市场监管题材的摄影、手绘、漫画等插图作品。

邮箱:yinban

.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5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