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水患地里种虾栽稻,农民受益增

2023/6/24 来源:不详

年06月14日,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立仓镇薛庙村小龙虾养殖基地,农民刚将一大早捕获的小龙虾运到田头就被等候已久的江苏、浙江及本地客商抢购一空。

自年开始,蒙城县率先在地势低洼、水患频繁的立仓镇推行小龙虾养殖,逐步形成了“稻渔共作,水农共融,农旅共振”的产业模式。年7月,立仓镇依托“莲鱼共养”基地和“虾稻共作”基地,举办了首届荷花龙虾节,年又举行了第二届,还吸引不少游客。

目前,该镇已发展虾稻共作面积3.6万余亩,小龙虾精养余亩,年产小龙虾1万余吨,带动群众务工增收。

目前,全镇有余人从事与虾稻相关工作,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余人务工,平均每户每年增收元以上。

据悉,蒙城县通过在水患频繁的沿河地区推行“虾稻共作”模式,实现了“一田双收”,已发展6.2万亩,不仅把水患变成了水利,还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如今蒙城县倾力打造皖北乃至全国最大的“龙虾之城”,并计划到年将养殖面积扩大到20万亩。

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记载的古濮水,即今天的芡河,目前丰水期可达到二类水质,枯水期达到三类水质,流域生态良好,立仓段是天然湿地。由于水质好,土地肥沃无污染,所产龙虾壳红肚白肉鲜,初步命名为“黄金虾”,虾田所产稻叫“黄金虾稻”,价格一路攀升。

如今,当地农民一年种一季稻子,养两季龙虾。通过产业结构转型,找到脱贫致富之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5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