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绘扶贫路上绽芳华中国日报网
2023/2/11 来源:不详白癜风要怎么治疗好 http://m.39.net/pf/a_6159813.html
曹玙秋是蒙城县许疃镇邵于村的一名驻村扶贫队员。年4月,当她听说县组织部又要选派驻村扶贫干部时,想到她的两名帮扶对象和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户,她立即主动报了名。刚到村里时,面对陌生的农村环境和连轴转的基层工作状态,她一时不能适应和理解,但当看到全镇党员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每天都是废寝忘食得工作,她深受感动,于是很快调整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在第一次入户走访王康康家时,她敲门无人回应,发现房间里只有一个老人瘫痪在床,老人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也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曹玙秋觉得她很可怜。通过向村干部了解,原来老人只有一个孙子陪伴在身边。她的孙子叫王康康。王康康是个苦命孩子,五岁那年父亲去世,十一岁时母亲也不幸离世,留下他和残疾的奶奶相依为命。在祖孙俩的相互扶持下,王康康长大成人,并在年娶妻生子,但是因为王康康要照顾他奶奶不能外出打工赚钱改变贫困状况,年,他的妻子终于不堪忍受贫穷,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家。王康康备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家庭也断了收入。曹玙秋了解到王康康家庭的实际情况后,觉得他年纪轻轻就当起了贫困户,曹玙秋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曹玙秋决定转变其思想观念,引导他靠劳动改变生活。她一边结合扶贫政策,为王康康制定帮扶计划,为他积极申请土地流转项目,一边引导他重树生活信心。“你是孝顺的孩子,但如果一直没有收入,怎么让奶奶过上好日子呢?”“你还年轻,人生的路还长,不要因为一时的打击迷失了方向……”在曹玙秋的不断唠叨下,王康康渐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人变精神了,也不再游手好闲了。今年疫情有效控制后,曹玙秋介绍王康康来到离家不远的工地上打工赚钱,早出晚归也能照顾到奶奶,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力更生的新生活。而他照顾奶奶的事迹渐渐传开,王康康也成为远近闻名有孝心的人。
为了让王康康能安心在外工作,曹玙秋常常到他家中走访,探望老人的身体状况,给她添些茶水;中午送去适宜的饭菜。这些,王康康都看在眼里,暖在心头。
通过辛勤的劳动,原来靠政府补贴、救助收入的贫困户王康康,已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预计到今年年底能靠工资性收入达到人均1.5万元,家庭收入3万余元。
今年7月,当扶贫检查组问王康康建档立卡以来生产生活状况有何变化时,他感慨万千:“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村里的干部和工作队员曹玙秋,是他们让我重新活了过来,让我知道勤劳致富不是一句口号!现在我奶奶已经96岁了,我不能倒下,我要靠双手带着奶奶过上小康生活!”
扶贫先扶志,当人有了希望,生活有了目标,才会不断努力,通过对王康康改变一事的经历,激发了曹玙秋想要对贫困户进行思想上救济的念头,让他们填饱肚子的同时,更创造精神上的食粮,从根本上激发贫困户的意志,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扶贫的意义。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她从身边真人真事入手,了解典型事迹,构思文章结构,除了平时入户走访,为人民干实事,她利用碎片时间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到深夜,他们常说“你为了写材料,饭也不吃啦?”曹玙秋也不好意思的笑笑“灵感不记下来,一会就想不起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切切实实的话,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曹玙秋编写的《从脱贫致富之星到优秀扶贫组长》、《提升自身发展动力脱贫致富不是梦》等三篇文章被中央级网站---中国日报网采用并发表;《公益岗让脱贫户成了“工薪族”》等四篇文章被推送到《学习强国》安徽平台;《带着96岁的奶奶奔小康》刊登在安徽工人日报第期头版头条......还有其他多篇扶贫信息在省、市、县级平台发表。通过镇、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