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里娃的命运抗争岁月悠悠
2022/8/30 来源:不详广东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141222/4541986.html
一个山里娃的命运抗争
作者:于林才(灵山尉迟)
蒙城小涧镇是具有多年历史。位于县城西北25华里处,面积平方公里,6.5万人分居于个自然庄。该镇地处淮北平原,镇形似粮袋,南靠涡河,北依北淝河,顺涡、淝二水流向,呈西北、东南势。境内自北向南有窑山、土山、狼山(又名灵山,九鼎灵山寺坐落在此山顶)、双锁山(又名齐山、驼腰山)、黄柏山、尖山等六座山丘,山青水秀,风光宜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为皖北平原所独有。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此乃真正的风水宝地。
“走千走万,不如淝河两岸”说明了小涧是真正的福地。小涧人三不欺:不欺生,不欺老,不欺少,是传统,是美德,是风气。
01下山虎落降小山村
在灵山正南方1公里,尖山、黄柏山正北方2公里,涡河东1.5公里,紧靠双锁山西面山西于庄更是小涧这块风水宝地中的最好位置,三面靠山,一面靠水,全村4个村民组,绝大部分村民为于姓。年大跃进和年灾荒之年,虽说挖野菜、啃树皮,由于乡邻相互照顾很少饿死人,但不幸的是大我5岁的我哥哥却夭折了。
年农历9月29日傍晚,下山虎的我出生时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欢乐和希望。在农民普遍认为多子多福的年代,我爷爷3个儿子,我大伯父和二伯父家当时都只有一个女儿,我的到来就被爷爷奶奶和全家视为宝贝疙瘩。我爷爷兄弟两个,大爷爷5个儿子,可谓人丁兴旺,儿孙满堂,我们两大家住在一个筒子院,大奶奶住最北面两间后堂屋,接着是她大儿子、5儿子、3儿子住的东厢房和前屋过道,紧挨着大奶奶堂屋的西面两间堂屋是我爷爷奶奶住,挨着就是我大伯父,前屋过道则是我的家。虽然我是家中宝贝娇孙,在外仍常受到一些大点孩子的欺辱,特别是我大奶奶家的一个小孙子常常欺负我,我也曾向爷爷奶奶和父母诉说过,为此,两家人也吵过不知多少架,毕竟力量悬殊大,所以久而久之,我们家大人也无语无奈了,最可恨的是我五六岁时上山放羊,夏天不鞋穿,常赤脚上山,那个坏小子常在我前面的路线上撒蒺藜子,我欲哭无泪。
为了让我们兄弟不再受欺负,我父母生下了我们兄弟5个,直到生我5弟时难产后才罢休。随着兄弟增多,我一直跟爷爷奶奶睡在堂屋。常言说:“打大的,骂小的,怀里抱的是好的”。兄弟多了父母疼爱我的少了,而我挨打挨骂也多了,以至后来我受到了委屈就跑高琼墓北面米远的祖坟前向爷爷奶奶哭诉。
我住的石头房倒塌后被邻居维修做了工具02遭遇交白卷时代
人常说三辈不离姥娘家的人。我两个舅舅都考取大学,特别是大舅从阜阳一中考取北京理工大学。我5岁在本庄上了一年级,课文倒背如流,二年级就要到小涧小学去上,由于年龄小,书包的里五毛四分钱一支的园珠笔和六角三分钱一支的新农村钢笔经常被偷,不知丢了多少支,最后父亲一生气之下不让我上学了,春节我大舅从北京回来便劝我父母,第二年我再去小涧上学了。
上学3年级遇上了我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丁云苔,他待我很好,对我要求也很严,由于我的作文写得不错,丁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朗读我的作文,也从此让我对写作很感兴趣。农村文化贫乏落后,偶尔生产队来了唱大鼓、三弦扬琴的,我是每场必到,常常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散场了,冻醒了再摸黑回家,不是琴书里故事情节吸引了我,而是戏中普通人如何通过努力闯荡混出了人样,过上了人上人的好日子例子激励着我,我发愤一定要争口气混出个人样来。
我们的班长年龄大我几岁,学习差还有点“霸道”,5年级时我公开张贴了她的小字报,毕业后我俩还有所交际,但她命很苦,生活很不幸。推荐上初中,贫下中农的子女上小涧中学,出身不好的同学只能上小学办的戴帽初中。进入小涧中学后,又赶上了交白卷的张铁生,电影《决裂》,豫剧《朝阳沟》成了热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习增设农技课,学校圈地办农场农中……上大学不需要考试,推荐优秀青年(多为干部子女)进高校。
我们的班主任常评价说:“于林才这孩子胆子大,要混就混好了,要么就进劳改队了”。老师所言极是,我也真够捣蛋的,那时间学校没有电,晚自习烧汽油灯,我和同学在窗户外用石子看谁能砸准灯泡子,可想而知,我胜了,而重换灯泡子也耽误全班同学的学习。为此,董校长围绕校园追赶我几圈也没追上。荒废学业几年,眼看76年恢复高考,只能望学兴叹。
农村靠工分吃饭,我们兄弟5个,家庭负担重,每年冒帐几十元,甚至几百元,贫穷是农村人的代名词,为了缴学费,初中二年级那年暑假,父亲73元买了一头毛驴,9岁的4弟牵着,我俩就开始跟着同村的大人一起拉毛驴车运石头到县城挣钱。毛驴不听话,人家驴车跑远了,我们的毛驴子累了不跑反朝树行里钻,我兄弟俩没少哭鼻子,有时恨得抱着驴头咬它的耳朵。
我初中毕业我就开始拉毛驴车,后来又推豆腐卖豆皮,贩烟倒煤。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中央农业广播大学,每天早上和晚上半小时广播授课,我花9元6角钱买了一个小收音机,每天拉毛驴车带耳机子听课,常引起群众的笑话。人所共知,农村人的出路在哪里?一是考学,二是当兵。考学已没希望,当兵没有人事也是不谈。年冬天,虽然取消了四大自由,由于我当兵连报名都报不上,无奈的我买上白纸,写了大字报,连夜贴到了乡政府的大门垛子上,同时我向中央和省地县寄了多封人民来信反映社会不公的现象,虽然没有用可总算出了口气。
饮马泉位于双锁山南峰。泉水清碧透明,甘甜爽口,饮之沁人心脾。一池碧水,取之不竭,四季不枯,宛若万绿丛中的一颗明珠。相传当年刘金定屯兵于此,为饮战马,率兵凿成,故名“刘金定饮马泉”。遇上干旱,山下吃水井干沽,而饮马泉仍有存水,农民常到此挑水抗旱保苗,小时候上山放羊砍柴,我常在饮马泉洗澡。小时上山放羊的路,已被政府修建为旅游观光路。03走运当上农技员
年春天,蒙城县第一次招聘干部考试,每个乡镇招3名农技员,我同村的亲戚在乡革委会当副主任,他女儿报了名,并且也给我报了名。83年5月走狗屎运的我被录用为小涧乡农技员。虽说每月工资25元,但必定我的人生看到了希望。为提高自己,83年8月,我骑着自行车前往蚌埠市去自费参加农技培训。由于经常随乡领导到各村跑跑看看,接触的群众多了,看到土地拋荒,农民卖粮难、卖猪难,农民提留不合理负担过重,乡村干部欺压百姓啦……看到社会不公又激起我的愤怒,于是一封封群众来信寄向了省地县。
年轻人傻胆大不计后果,结果得罪了乡领导。不久赶上了83年严打,9月1日早晨,我拉架车子上山装石头往县城送,正在装车,乡经委主任蔡某某找到我说:“林才,你今天别干了,咱一起到乡里商量一下棉花技术承包的事”。我随他去了乡政府,结果被关进了“土痞子”学习班。此刻,我特别要感谢3个人,一是乡长张云华,9月14日,张乡长把安徽科技报给我寄的一本书《安徽科技报通讯》隔窗送给我。这本书上介绍了怎样写新闻稿,怎样当好通讯员等文章对我启发很大,也是我此生做新闻的重大转折。二是要感谢我表舅和表舅妈,我表舅妈是小涧乡党委书记的亲侄女,是他们找到了乡党委书记说情,在关我一个月出来后继续留任乡农技员。
过去的小涧乡政府已被改为农家乐,门旁就是我贴大字报的地方。04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新闻路
没有拼博的人生是枯燥的人生,没有拼搏的青春是贫血的青春。从此,我开始学习写新闻报道,并且达到了痴迷的状态。84年3月县人武部举办通讯报道员培训班,区武装部长武钦成推荐我参训遭乡党委书记反对,武装部长仍坚持让我去参训,10天的学习,更幸运的是分组采访时竟和多才多艺,新闻写作高手陆建国分到一个组,通过与陆建国交流与学习,我对新闻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以后的报道工作也得到县人武部长黄学信、政工科王善福、唐启章、曹国庆等人的帮助与支持。同时,在参加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全县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中结识了时任县委宣传部新闻通讯科干事荀凤鸣,并成了终生的挚友与兄弟。
由于文化水平低,稿子写不好,我瞅准了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每晚7点35分的5分钟时长的安徽快讯,该栏目多为百字新闻,也叫一句话新闻,但是得通过长途电话投稿,成本很高,一条稿子稿费3块钱,而投稿打长途电话费用却高达五六块,甚至十多块钱,有时连投多篇才能用一篇,可我举债度日,乐此不疲。
勤学苦练,努力拼博,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每年也都有几十篇稿件在省报、省电台和阜阳报刊播,有的还上了阜阳报头版头条。受到了阜阳军分区、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团县委、县计生委的表彰。年7月我被聘任为县委宣传部驻小涧区委专职通讯员,规定月工资40元,宣传部发20元,区委发20元,时任区委书记葛月川说40元太少了,区里发40元,所以我的工资是所有聘用通讯员中工资是最高的,而成绩也是最好的,小涧区委、区武装部连续多年新闻宣传工作都是全县的先进单位。
作者在灵山寺。作者简介:于林才,自诩“农民报人”“灵山尉迟”。起步于农民,发迹于农村,成功于写新闻舆论监督报道。一组“阜阳警车还有多少尊严”系列报道与公安结缘,命运发生逆转成为人民警察。笔耕37载,反腐不止,乐死不疲,新闻稿件屡见报端,曾荣登《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头版头条,偶有作品获奖其乐无穷,虽年近六旬,且越战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