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隋朝开国皇帝的外甥不好当

2022/9/5 来源:不详

治疗湿疹北京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14675.html

隋开皇元年(),杨坚从北周皇族手里谋夺权力,建立了大隋帝国。彼时,李渊已经16岁,可头上只有一个唐国公的头衔,可谓是孑然一身啊。

怎么样,七姨夫,看在七姨妈的面子上,要不给我封个大官吧?

如果是在北周,凭李渊的家世背景,混个高官还是毫无压力的。

因为宇文泰依靠武川镇军人起家,所以对这个大家庭非常重视,该有的地位,该有的赏赐,一个都不能少。至于后世子孙,也都是按照宇文泰优待关陇集团的国策去执行的。说白了,大家都是吃大锅饭的,斗争归斗争,没必要计较那么多。

就拿李来说,15岁的时候,继承了陇西郡公的爵位,北周皇室给他加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等职,后来还外放为安州总管,没过几年,直接把柱国大将军的称号还给了他。隋开皇元年(),李渊15岁,也眼巴巴地等着北周的封赏呢。

遗憾的是,七姨夫上台之后,世界就变了,一切都变了。

七姨夫表示,北周的政治斗争太频繁了,他确实可以继续玩下去,可这种政治游戏太要命,太刺激了,七姨夫的小心脏完全受不了啊。

七姨夫是个正常人,龙榻之侧,绝对不允许其他人鼾声如雷。

杨素、苏威、高颎等人,都是大隋的开国功臣,可杨坚是如何对他们的?

国公爷的头衔,基本上是贵族的标准配置,绝对少不得。至于其他的实权职务,你们还是凭能力慢慢熬吧!尤其是杨素,从尚书右仆射升到尚书左仆射,几乎奋斗了十年之久,最后还是搭上了杨广这趟列车,这才完成最后一级跳。

一切,都因为杨坚在玩权力制衡的游戏。

在杨坚的时代,兵权和朝堂的实权,你只能要一样。

杨素、高颎之流,在朝堂上呼风唤雨,青史留名,可手中毕竟没有兵权,即便是征伐陈朝,也是回家后立即上交兵权,不可有半点迁延。而贵族李穆、史万岁、韩擒虎,这些人在战场上风流无敌,顾盼自雄,头上也有柱国大将军、某某主管的头衔,可是在朝堂却没有半点地位。

关陇集团的贵族们,出将入相的时代结束了,你们基本上可以洗洗睡了。这便是隋文帝杨坚登基之初立下的国策,不过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对于小渊的前途规划,七姨夫很犹豫,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小渊。要不,你戴着唐国公的帽子孤独终老?独孤皇后表示,老公,别太过分了,李渊好歹也是我姐姐的孩子,自家人啊,该照顾的还是得照顾。

鉴于这点儿血缘关系,隋文帝下达了一项任命书,将李渊调到长安宫城,担任千牛备身,让他入了朝廷的禁卫军编制。

千牛备身,其实很好理解。千牛指的是千牛宝刀,皇帝随身携带的佩刀,不过,由皇帝亲自携带佩刀很不方便,形象也不够洒脱,所以就把刀交给了身边的卫士保管,卫士的另一种叫法是备身,所以替皇帝拿刀的卫士就叫千牛备身。

在隋朝的禁卫军体系中,千牛备身一共有十二人,他们拿着千牛宝刀,形象非常威武,基本上由国公爷的后代组成,这些人往上数三代,必须是根正苗红的权贵后裔,而且武艺得高,胆气也得豪迈,不能给皇帝丢脸的同时,也不能把千牛宝刀砍向隋文帝本人。

还有十二个人拿着御用刀箭的,称为备身左右,是皇帝的仪仗队。在尚武的年代,皇帝很在意出行的排场,身边的人必须得拿着武器,这才觉得有面儿。不像后世的清朝,皇帝天生对禁卫军没有信任感,所谓的御前带刀侍卫,只不过是空有头衔,不值一提。

还有六十个戍卫侍从,称为备身,这些人是战斗群体,如果皇帝遇到刺杀,他们需要先去战斗,千牛备身护卫皇帝快速离开。再加上他们的首领大将军,这些人基本上就是隋文帝贴身护卫的人员,相当于后世的警备部队了。

千牛备身,很荣耀吗?

如果我是平凡的老百姓,你把我招进宫里做千牛备身,我一定感恩戴德,用性命来报答你的知遇之恩。问题是,小渊是食封千户的唐国公啊,李氏家族的继承人,需要开枝散叶,发家致富,很忙的,怎么能给你站岗呢。

无独有偶,李密也在宫里站过岗,貌似怨气也很大。历史规律告诉我们,给隋文帝站岗的人,一个把大隋江山闹得天翻地覆,一个直接霸占长安城,翻身做了主人,这还不包括没进入我们统计的其他官二代。

李渊究竟给七姨夫站了多少年岗,谁也不知道。直到有一天,杨坚找大外甥谈话,说要把他外放到谯州(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做官,职位是刺史。

瞧瞧,贵族就是不一样啊,第一次外放就做了州刺史,多大的恩典啊。

对不起,隋朝初年的地盘不是很大,却有好几百个州郡,一千多个县城,平均算下来,一个州只能管二至五个县城。李渊呢,稍微走运一点,因为谯州下设涣县、永城县、山桑县、蕲县四县,不过按照总面积算下来,李渊的谯州刺史也只是比如今的县长大那么一点点,比地级市的市长要小那么一点。

更何况,谯州在安徽,和长安隔着十万八千里,还处于待开发的阶段,实在不是什么肥缺,如果旁人不知道,还以为李渊被发配到了边疆呢。

这一切,都源于杨坚的谨慎和猜忌。即便是大外甥,也得经过他的考核,只要你没有二心,以后再提拔你。那接下来,小渊应该做什么官呢?

隋文帝表示,自己还没有想好。总之,中央朝廷的官职,李渊碰不得,军队的官职,李渊想都别想。

杨坚做了二十年的皇帝,可李渊的履历却惨不忍睹:千牛备身、谯州刺史、陇州(今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刺史、岐州(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刺史。总而言之,在七姨夫的时代,李渊基本上是原地踏步,这种情况,很像是李渊得罪了某位当朝大佬,被人无端打压,以至二十年来都没有寸进。

可想而知,李渊对七姨夫一家能有什么好感。

闲来无事,李渊喜欢对天长叹,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全都是灰蒙蒙的,而阴影的根源就是七姨夫,就是他一手遮天,让自己的仕途原地踏步了二十年。

李渊始终搞不懂,七姨夫为什么要整他,难道是嫉妒自己比他帅?

更让人烦闷的是,李渊居然拿七姨夫毫无办法,人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啊,做千牛备身的时候,好歹可以和七姨夫撒撒娇,说上几句话,如今发配到刺史的岗位,当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啊。

据史料记载,小渊一度对人生产生了绝望。有理由相信,小渊曾经采取过自残的行为,或者自暴自弃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可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一位颇有来历的相面大师,此人名叫史世良。

相面这个行业,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非物质遗产。

根据人的五官外貌、言谈举止,居然可以预测出人的生死福祸,还可以看出来别人是不是有做皇帝和大臣的命,难道相面的教科书上都有明确的记载,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命运吗?可令人讽刺的是,相面的人可以预测别人的生死和前途,可就是猜不中自己的未来。

史世良:“这位同学,大师给你瞧一瞧,看一看!哟,你这人骨骼清奇,必定会成为一国之主啊,还希望你能自爱,不要忘记鄙人之言啊!”

后世武侠书上的套路:某人骨骼清奇,是江湖百年来罕有的练武奇才,经过某某大师调教,或者掉进不知名的山洞,再出来就是身怀绝世武功的大侠。可以看出,北宋以前,骨骼清奇的人基本上能做皇帝;北宋以后,骨骼清奇的人只能成为武学大家,混得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史世良的话很好理解,李渊自暴自弃,对自己有点儿不负责。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李渊在做谯州、陇州和岐州刺史的时候,基本上毫无建树,就算是李氏家族的后人想要包装他,也找不出任何个人先进事迹。不管是朝野同僚的评价,还是老百姓的民意风评,李渊的名声都低迷到了极点,即便是按照朝廷正常的官员考核体系,李渊也很难升官。

也许在李渊的心里,像他这种达官子弟、功勋名将之后,根本就不需要从基层开始历练,七姨夫的一句话就可以让他飞黄腾达,可七姨夫的消极态度,让李渊倍感失落和绝望,这才选择自暴自弃。

史世良是个很好的激励大师,尤其是一国之主的期许,就像是纯正的进口鸡血,让李渊顿时就嗨了起来。说实话,在那种情况下,李渊想做皇帝,门儿都没有,可在皇帝的基础上稍微打个折,做个宰相还是有可能的吧。

李渊:老子决定了,重新振作起来,振翅翱翔吧。

隋仁寿四年(),李渊的人生迎来了第三个春天(如果说继承唐国公爵位是第一春,娶了窦氏是第二春),七姨夫在仁寿宫驾崩了。

李渊实在是悲伤不起来,七姨夫啊,既然你对我无情,也别怪我……不讲究了,大外甥该吃吃,该喝喝,一刻也不会为你而停止。

听人说,继任的是自己的表弟,晋王杨广。

说起表弟杨广,李渊对他的记忆还停留在青涩的少年时期。那时候,大家都生活在长安城,因为是表亲的关系,所以会经常走动。

在李渊的记忆中,杨广是个外貌清秀的少年,没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极富文采,对人也是彬彬有礼,深得长辈们的喜欢。后来,七姨夫做了皇帝,表弟奉命前往江南平叛,顺手捞了一笔政治资本;再后来,杨广做了并州总管;再后来,杨广又做了扬州大都督;再后来,李渊也记不太清了。

隋仁寿四年(),杨广35岁,李渊38岁。

准确地说,李渊和杨广已经分别了二十年,这些年来,兄弟俩没有正儿八经地坐下来畅谈过人生和理想,对方是个什么德行,只能通过长安贵族圈子里的传说得知。不过,令李渊兴奋的是,杨广就是因为对父母孝顺,这才搞到太子之位的,一个对父母孝顺的人,人品至少不会太差吧,难道还会比七姨夫不给力?

不得不说,杨广还是很够意思的,刚做皇帝没多久,就给李渊下达了一道任命诏书:岐州刺史李渊,调任荥阳太守(今河南省郑州荥阳市),即日起赴任。

什么?还是平级调动?小表弟还要继续搞我?

不不不,不能这么消极,看待问题还是得从好的方面出发。

比如,小表弟还是记得我的,这就是好事啊!比如,做官就怕待在一个地方不动,只有动起来,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再比如,表弟刚上台,不敢做太大的动作,所以先帮我刷刷资历,相信过不了多久,我就能回长安工作了。

悲剧的是,李渊的希望彻底落空了。调任荥阳太守的诏令确实由杨广签批,可让大表哥回长安的事儿,杨广似乎从没有想过。

接下来的几年,李渊的官职就动过一次,从荥阳太守变成了楼烦太守,从距离来看,貌似有让他开发边疆的趋势。

李渊彻底愤怒了,杨广表弟,你和七姨夫完全就是一路货色啊。老子受够你们了!

愤怒归愤怒,这事儿确实不能怪杨广。想想看,杨坚打压关陇集团的政策,杨广能不清楚?如今身为大隋的皇帝,人事任命自然要为帝国利益考虑。不仅如此,比起老爹,杨广改革进取的精神,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能够让李渊继续担任大隋的太守,已经算是很大的恩典了。

在楼烦太守的岗位上,李渊依旧是一事无成,杨广找了个机会,用一纸诏书将李渊直接调回了京城,让他先后担任了殿内少监、卫尉少卿二职。

殿内省,下设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说白了,是皇帝的生活管家,负责皇帝吃饭、穿衣服、出行工具的具体事务。殿内省一把手是殿内监(正四品),李渊担任殿内少监(从四品),只能算部门跑腿的二把手。

三十年前,李渊是千牛备身,负责皇帝的安全保卫工作,兜兜转转了一圈,李渊发现,自己居然又回到了原点。七姨夫一家,太欺负人了!

卫尉寺呢,又是个什么玩意儿?

卫尉寺主管朝廷的武器库、储存仪仗和帐幕等物资。一把手是卫尉卿(从三品),李渊担任卫尉少卿(从四品),官职很高是不是?对不起,和李渊平级的少卿大人还有两个。也就是说,李渊啥也不是。

很多人都说,李渊的级别是从四品,已经很高了。

问题是,隋朝和唐朝的官职还不太一样。

李世民后来取消了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也不太管事,最高级别的宰相也就是侍中、中书令。普通的六部侍郎,加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就可以飙到正三品,和宰相们平起平坐,所以说,唐朝的正四品算是很高的级别。

隋朝的尚书令是首席宰相,正一品,尚书左右仆射是从二品,六部尚书是正三品,六部侍郎是正四品,这帮人都是大隋王朝最核心的官员。遗憾的是,六部尚书才是管事的人,比如杨素、高颎之流全都挂着尚书头衔,至于六部侍郎,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只能算是跑腿办事的,更何况李渊这个级别的官职。

李渊的从四品,完全是照顾皇帝的颜面,不能再低了。

还有一点说出来也很打击人。隋朝的刺史和郡守是什么级别?

上州是正三品,中州是从三品,下州是正四品,也就是说,李渊做刺史的时候,头上好歹是从三品的官帽,可到了殿内省、卫尉寺,不但失去了封疆大吏的头衔,官职还往下调了一级。

这买卖做的,亏到家了啊。

文/九皋寒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1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