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接过接力棒擘画乡村新画卷
2022/12/3 来源:不详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呢?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为此,我市全面实施“六一战略”,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展优势产业,全面开展“三变”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救助机制,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开好局。
产业发展好村民领分红
年12月18日,蒙城县戴尧村异常热闹。户村民领到了股东分红,合计7.51万元。“钱虽然不多,但这是村里第一次向俺们分红,大家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领到分红的张霞开心地说。
从贫困村出列后,戴尧村于年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村户村民成为合作社股东。经过两年的发展,合作社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亩,建成平方米标准化清洁用品加工厂一座、生产线两条,平方米标准化食品产业区一处。年,通过订单生产、劳务用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合作社经济收入达到万元。
“合作社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决议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对股东进行分红。”戴尧村党总支书记戴同阳介绍,近年来,戴尧村依托股份经济合作社,大力推行“三变”改革,资源变成了资产,资金变成了股金,居民变成了股东,调整了产业结构,形成了发展合力,让昔日的贫困村成为产业发展的明星村和村强民富的先进村。
戴尧村是我市脱贫村产业发展的缩影。我市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大力引进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制造企业,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同样是脱贫村,蒙城县板桥集镇双鹿村把蔬菜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培育,逐渐形成了以蔬菜种植为引领,多样养殖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模式。
“产业要想发展壮大,就要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双鹿村党委书记刘娟表示,该村已注册成立了蒙城县助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借助科研单位技术优势,提高西蓝花产业科技含量,开展出口原料备案基地认证等工作,逐步完善一体化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为蔬菜产业做大做强打下坚实基础。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们村利用传统工艺生产的芝麻香油,用的绝对是真材实料,好吃不贵……”近日,谯城区颜集镇李集村驻村第一书记操之璇,利用个人短视频账号“90后村官小操”,推介该村传统产品“香亳亳”牌香油。
操之璇是安徽省检察院选派到李集村的第一书记。操之璇注意到,该村生产的“香亳亳”香油品质过硬,但由于知名度不高,销售不是很好。身为检察系统宣传干部的操之璇,想到通过当下流行的直播带货形式,帮助“香亳亳”拓展网上销售渠道。首次带货直播就吸引了余人次在线观看,当天成交60多单,销售额达到多元。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核心是人才。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我市积极打好乡村振兴人才“组合拳”,积极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在外人才返乡创业,选派余名干部驻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用好“人才杠杆”,全面点燃人才“引擎”,助推乡村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美丽乡村助推振兴路
走进蒙城县漆园街道太山村梨园新村,纵横交替的水泥路、一座座现代化生态农业大棚、一排排整洁划一的农家小院及房前屋后的小花园、沟塘周边的各种植被和景观树……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让居民们喜笑颜开。
太山村是蒙城县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太山村梨园新村被列为省级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名单,先后实施了建桥修路、污水治理、绿化、硬化、亮化、厕所革命、疏浚沟塘等工程,补足了基础设施短板,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泥半腿、污水靠蒸发、厕所随意搭”的现象一去不返,治理后的梨园新村呈现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新面貌。
太山村党委书记许梅介绍,梨园新村还在百年梨园上做文章,通过挖掘当地资源禀赋、历史古迹、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做到一村一景、一处一韵,通过依法就势、就地取景的方法,利用废旧瓦片、砖块石头、树枝竹子、石磙、石磨打造小节点、小景观,留住乡愁,以“精神富”带动乡村大振兴。
随着美丽乡村的精彩蝶变,梨园新村的“颜值”越来越美,“气质”越来越靓,一幅景美人和的画卷徐徐展开,美丽宜居的乡村魅力正不断迸发。原本贫困的村庄变成生态宜居、富裕兴旺的“幸福梨园”,幸福的生活写在村民的脸上。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除了要加强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我市还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软件上下功夫。
“从县城坐公交车到立仓集镇只要1元钱,再花1元钱就能从集镇坐小公交车到黎明村,公交车方便、便宜,已经成了我们进城的主要方式。”蒙城县立仓镇黎明村村民苗小花开心地说。年,黎明村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和联网路项目,推进自然村组道路硬化建设,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米”,为开通到村公交创造了条件。
黎明村在实施村内道路建设工程时,还注重提升道路产业服务功能,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疏通了“毛细血管”。一条条通村、通巷道,在点“靓”农村新面貌,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还拓宽了群众产业发展之路。
“现在出行方便,再也不用愁下雨下雪运饲料寸步难行了。我们已经商量好,准备明年再多养殖点山羊。”黎明村后徐自然村巷道硬化工程顺利完工后,脱贫户徐高升夫妻信心满满地说。
我市将继续实施村庄道路、农村供水安全、乡村物流体系建设、农村住房质量提升等一批工程项目,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推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织牢保障网幸福感更强
“年的新农合不让我个人交钱,每个月还能领到低保和残疾人补贴。你瞧我这老婆子多有福,还是咱党的政策好,政府对群众好得很!”在谯城区十八里镇蒋李新村,80岁的脱贫户宋子兰老人对前来看望她的驻村工作队开心地说。
从今年1月起,《亳州市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正式施行,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5年过渡期内,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常态化保障平稳过渡。
根据《方案》,四类低收入人群享受相关待遇,分别是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和监测人口(脱贫不稳定和纳入相关部门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人口),按照困难程度、身份类别给予分类资助,对个人缴费部分最低给予50%定额资助,最高给予全额资助。
另外,在基本医保方面,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支付,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继续取消封顶线。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比例80%,低保对象救助比例75%;起付线以上,返贫致贫人口救助比例70%,监测人口救助比例60%。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监测人口,经三重保障制度支付后,个人自付合规医疗费用较高的,给予再次救助。
市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在坚持医保制度普惠性保障的同时,增强对困难群众基础性、兜底性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首先要守住底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帮扶和监测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的返贫。
我市以推动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为重点,不断健全完善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各项工作,重点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帮助其发展产业、参与就业。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无法通过产业就业等方式获得稳定收入的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
对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农村低收入群体,按规定给予相应的专项社会救助。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事故,或受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以及由于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按规定给予急难社会救助。
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更加聚焦脱贫后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让脱贫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记者李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