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涡阳道家智慧征文牛家栋楚陈两

2023/5/31 来源:不详

楚陈两苦县老子故里辨

——从《史记》三家注分歧原点再出发

文/牛家栋编辑/磐石

摘要:

古今老子故里争议多源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三家注分歧。《集解》《索隐》把春秋楚苦县老子故里错注为陈国苦县。春秋陈国没有苦县,自然没有老子故里;汉代陈国新设苦县不属楚国,当然也不是老子故里。依《正义》《老子铭》《扩地志》,老子故里楚苦县在亳州城父东,与彭城相近,与宋国相县相连,即今安徽涡阳。涡阳天静宫处涡之阳、“曲涡间”,有谷水流经、有流星园、九龙井等历代文化遗存,符合历代文献记载,即是老子故里无疑。

关键词:

春秋楚苦县汉代陈苦县《史记》三家注曲涡间老子故里

关于老子故里,古今最早、最权威的记载是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历史记载本来很清楚,可是晋唐时期的《史记》三家注,对老子故里所属国及所属县却产生分歧:晋裴骃《集解》注“楚苦县”为“陈国苦县”,唐司马贞《索隐》注“楚苦县”先属春秋陈国苦县,后属楚国苦县,唐张守节《正义》则注释“楚苦县”为春秋楚国苦县。到底孰是孰非呢?

一、三家注“苦”分歧辨析

南朝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引述《汉书·地理志》,注“楚苦县”为汉代陈国苦县。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予以纠正:“按《地理志》属陈国者,误也。苦县本属陈。春秋时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故云楚苦县。至高帝十一年,立淮阳国,苦县皆属焉。裴氏所引不明,见苦县在陈国下,因云苦属陈。今检《地理志》,苦实属淮阳郡。苦音怙。”(1)

裴骃注释苦县造成国籍与时代穿越,司马贞予以纠正是正确的。可是,司马贞认为老子故里苦县先属春秋陈国,楚国灭陈后,苦县才属于楚国,却又陷入另一误区。古今历史学家考遍先秦古籍,不见春秋陈国有苦县的记载。近代学者马叙伦《老子校诂》一书对此有专章考证:“陆德明曰陈国苦县者,春秋之陈无苦,汉则陈与苦并属淮阳。”……“相为陈地,不见春秋经传。”……“所谓相者,即《汉书·地理志》沛郡之相。”(2)既然春秋陈国没有苦县,归属楚国后依然不会有。西汉淮阳国苦县和东汉陈国苦县,皆为新置,与春秋时代楚苦县没有关联。

张守节和司马贞都是唐开元年间著名史学家,而张守节略晚于司马贞。张守节《史记·正义》注释苦县,与裴骃和司马贞截然不同:“按《年表》,淮阳国景帝三年废。至天汉修史之时,楚节王纯都彭城,相近。疑苦此时属楚国,故太史公书之。《扩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有老子宅及庙,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3)

《正义》注释春秋楚苦县地处谯城以东,与彭城相近,并列举三点依据:第一,汉代淮阳国苦县,从高祖十一年立到景帝三年废,只有短暂的42年。在司马迁武帝天汉年间撰写《史记》时,早已没有淮阳国苦县建制;即使曾经有,也不应以汉代陈国地理取代春秋楚国地理。第二,汉武帝天汉年间,楚节王刘纯在彭城建都。彭城即今徐州,从楚汉战争历次作战的轨迹来看(下文详细分析),苦县都在楚国范围内,与沛、相、彭城距离都很近,所以司马迁记载老子为楚国苦县人。第三,唐王李泰《扩地志》记载,春秋苦县故城在亳州谷阳县界,有老子宅、老子庙,老子庙中有九龙井。因而谷阳县境内的老子故里就在“今”(唐代)亳州真源县。

苦县经历春秋秦汉数百年,于晋咸康三年()更名为谷阳县。苦县之所以更名为谷阳县,是因为县城坐落在谷水之阳,其上游还有宋都商丘和谷熟县。据当代地理学家陈桥驿考证,今武家河即古谷水。唐乾封元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高宗与武则天泰山封禅之后,归途经亳州谷阳县老子庙拜祖,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又把谷阳县更名为真源县。可见唐代真源县就是晋谷阳县,也就是春秋楚苦县,其治所位置在亳州城父东部,今涡阳县义门镇。

二、春秋楚苦县由来和位置

春秋陈国没有苦县,那么春秋楚国苦县是怎样设置的呢?这要追溯楚国北进占据陈、宋疆土的历史,还要看楚国采取哪些措施强化新占土地统治。

楚国没有北上占领陈、宋疆土之前,老子祖籍地是属于宋国相县。公元前年,楚国占领陈国焦、夷(今亳州谯城和城父),并在“夷”地增派重兵,长期驻守,伺机北上宋齐,南下吴越。果然,楚国很快北扩,占据宋国相县及其北部地区,前年(老子生前一年),楚国竟然一举攻取宋国彭城。以此观之,老子出生地无疑属于楚国。

楚国为了加强对新占疆土和臣民的统治,经常采取大量移民、变换区划、更改地名等措施。城父本名“夷”,楚国占领后,就更名为城父,而且把原住民迁走,再把许国民众和一些囚犯迁来。接着,楚国又在城父东南50里涡河岸边,新建城邑下城父,即今涡阳县城。同样,楚国把夺取来宋国相县更名为楚国相县,同时新设苦县,很快把相县纳入苦县管辖,让原住民民彻底消除宋国历史记忆。这就是边韶《老子铭》记载“老子楚相县人。相县虚荒,今属苦”的来由。老子故里由宋国相县变为楚国相县,再由楚国相县变为楚国苦县,线索是十分清晰的。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苦县”地名首次在《史记·陈涉世家》出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4)陈胜起义的大泽乡,秦属泗水郡,汉为沛郡。起义军自东往西,沿途经历蕲、铚、酂、苦、柘、谯,大都在泗水、沛郡范围,换言之,即在春秋楚国范围。苦与铚(今临涣)、酂(今永城)紧连,自然属古楚国。汉代沛郡辖37县,谯在最西部边界。起义军攻苦县后,才占据柘城和谯县,之后西进陈国淮阳。

第二个战例是《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婴度淮北,……遂降彭城,掳柱国项佗,降留、薛、沛、酂、萧、相。攻苦、谯。复得亚将周兰。与汉王会颐乡,从击项籍于陈下,破之。”(5)这场战役的进军路线更加明显:汉军所向披靡,一路攻城略地,项羽军队纷纷投降,夺取者皆为楚地。而相县与苦县紧紧连为一体,攻取苦县之后占领谯县,最后攻下陈城。

第三个是《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的垓下之战:“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正义》注:“寿州,寿春县也;城父,亳州县也。屠,谓多刑杀也。刘贾入围寿州,引兵过淮北,屠杀亳州、城父,而东北至垓下。”“垓下是高冈绝岩,今犹高三四丈。其聚邑及堤在垓之侧,因取名焉。今在亳州真源县东十里,与老君庙相接。”(6)

亳州城父三千年历史,承载春秋诸侯争霸厚重文化,其地理位置亘古不变。读《正义》注释,犹见张守节立足城父东望,不远就是唐真源县,亦即老子故里春秋楚国苦县;唐真源再往东十里,就是楚汉对决的垓下古战场,而垓下东面就与老子庙紧紧相连了。

清乾隆版《颍州府志》记载明代诗人王廷《过义门》诗云:“朝发亳都河,暝投义门宿。昏黄映村火,微茫辨丛竹。坼岸倾欹联楚艘,逐臣今夜停涡江。听唱楚讴魂欲断,萧萧风雨侵船窗。”(7)诗中“听唱楚讴魂欲断””,显指当年发生在此地的楚汉垓下之战。当时,项羽军队被困于此,夜闻四面楚歌,项羽百感交集,慷慨悲歌,虞姬起舞和之,众人哭泣,不能仰视。这首诗恰从一个侧面佐证垓下古战场在涡阳义门。

《史记》所记述三场楚汉时期的战役进军线路,完全证明老子故里苦县属于楚国,而且其地理位置在谯城和城父以东,与沛郡相县相连,与彭城相望,正是在今安徽涡阳县境。

三、陈国老子遗迹记载缘由

通过对《史记》三家注的对比和对《史记》几次作战路线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老子故里春秋楚国苦县在今安徽涡阳。那么,如何解释《汉书》《后汉书》等史籍注释淮阳国苦县、陈国苦县有老子故里遗存呢?

《汉书·地理志》:淮阳国,县九:有陈、苦等。注释苦县:“苦,莽曰赖陵。师古曰,晋《太康地记》云:城东有赖陵祠,老子所生地。”(8)唐代经学家颜师古(-)注释《汉书》苦县,引述的是晋代王隐的《太康三年地记》(有清代毕阮辑本)云:“城东有赖陵祠,老子所生地。”王隐所谓“赖陵”,与司马迁所载“厉乡曲仁里”非一地。东汉以后道教兴起,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道教信徒争相尊崇老子,老子神话传说记载层出不穷,各地老子遗迹渐次复杂难辨。王隐是晋陈郡陈县(今淮阳)人,记载地方名人传说也是爱乡情怀所使。

晋咸康三年()春秋楚苦县改称谷阳县,谷阳县境仅剩苦县故城遗址。年过后,唐朝皇帝认老子李耳为祖,年,再改谷阳县为真源县,春秋楚国苦县故城经历千年风雨洗礼和风云变幻,当年踪迹逐渐消沉殆尽。唐代帝王敕令各地新建老子庙,而亳州就在真源、临涣和鹿邑修建三座太清宫。老子当年西去洛邑和函谷关经过陈国,唐代鹿邑太清宫自然也有老子传说和文化遗存,于是颜师古注释《汉书》,便将王隐《太康地记》“赖陵祠老子出生地”一语引在汉淮阳国苦县条下。此后,《后汉书·郡国志》注释,乃至新编《元和郡县制》《太平寰宇记》等大多因循,在汉代陈国苦县条下记载老子遗迹,并称彼地为唐真源县云云。如此记载,与春秋老子故里的地理真相渐行渐远,并与司马迁《史记》原始记载彻底剥离。直至近现代,竟有学人推断,《史记》曾被篡改,“老子楚国苦县人”之记载不可信等等。年代文革时期编辑出版《中国历代地图集》,学者仍没有仔细分辨《史记》三家注的正误,没有研究《老子铭》等原始文献的记载,没有采信唐宋元明清历代记载亳州东里涡阳老子故里的典籍,没有考察涡阳老子故里的地理特征和历史遗存,依然沿袭旧说,把春秋楚国苦县的地理继续错标在汉代陈国苦县,造成老子故里错认。现在应该是揭开谜底、还原真相的时候了。

四、厉乡曲仁里就在“曲涡间”

考证老子故里有多个维度,多个层次。在清晰老子故里所属国、所属县基础上,我们还应当进一步考察老子故里所属乡里及其地理特征。

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汉顺帝时,任尚书侍郎。汉桓帝时出为临颍侯相,征拜太中大夫,迁北地太守,入拜尚书令,后为陈国相。边韶学识渊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汉延熹八年,他作为桓帝的钦差大臣,奉旨到楚苦县祭祀老子,撰写铭文,修筑庙宇(有学者考证王子乔墓和尹喜墓也是延熹八年边韶新修的)。对于司马迁《史记》关于老子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的记载,边韶《老子铭》完全认同:“老子姓李,字伯阳,楚相县人也。春秋之后,周分为二。称东西君。晋六卿专征,楚立并僭号为王,以大并小。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涡水处其阳。其土地郁塕高敞,宜生有德君子焉。”(9)边韶在《史记》记载基础上,更加详细描述老子故里三大特征:一是隶属春秋楚国苦县,但是与相县有割不断的渊源;二是相县故城在赖乡东边,土地郁塕高敞,风水极佳;三是相县故城、濑乡和老子庙都在涡河北岸,即“涡水处其阳”。

郦道元《水经注》记载老子故里地理更为细致:“涡水又北迳老子庙东,庙前有二碑,在南门外。汉桓帝遣中官管霸祠老子,命陈相边韶撰碑文;碑北有双石阙甚整顿,石阙南侧,魏文帝皇初三年经谯所勒。阙北东侧,有孔子庙,庙前有一碑,西面是陈相鲁国孔畴建和三年立,北侧老君庙,庙东院内有九井焉。又北,涡水之侧又有李母庙,在老子庙北,庙前有李母冢。是永兴元年谯令长沙王阜所立。碑云:“老子生于曲涡间。”(10)

对于“曲涡”这一典型地理特征,从汉魏至明清学者多有记述和考证。建安十八年,魏文帝曹丕和兄弟一起,回故乡谯国祭拜祖坟,乘马游观,经东国,遵涡水,徜佯乎高树下,驻马书鞭,作《临涡赋》:“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鱼领顽兮鸟逶迤,雌雄鸣兮声相和。萍藻生兮散茎柯,春水繁兮发丹华。”(11)清代亳州诗人孙之堳《大飨堂怀古》也有对“曲涡”的描述:“四顾无拳石,安知大飨堂?昔传魏王来,富贵归故乡。……不见犹龙氏,两庙曲涡旁。东西相对出,碑碣互低昂。”(12)犹龙,即孔子所赞老子;两庙,即“曲涡间”涡阳太清宫和天静宫。清代学者魏源著《老子本义》考证,老子出生地在涡水北岸曲仁里:“曲涡间,即曲仁里也。”(13)当代地理学家陈桥驿实地勘察,涡阳天静宫的地理位置符合《老子铭》和《水经注》的记载:老子庙在涡河北岸,有谷水流经,还有九龙井和流星园等文化遗存,与《老子铭》“涡水处其阳”记载相符,陈教授勘察考证得出结论:“《水经注》谷水就是涡阳以北注入涡水的支流武家河”。(14)陈桥驿教授为探寻到老子故里诗兴大发云:“涡水长流道常在,谷水就是武家河”;“天静九井皆得之,老子故里就在此!”(15)

五、春秋楚苦县的永恒记忆

由于《史记》三家注对老子故里出现注释分歧,《汉书》注释把相关记载和传说照搬收录,后人难辨是非,致使以讹传讹。尽管如此,历代名人依然称老子故里古名:春秋谯左楚苦县。

唐代苦县更名为真源县,诗人杜甫仍然称赞边韶《老子铭》碑:“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16)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驾临亳州真源太清宫拜谒老子,并亲撰《御制老君赞并序》称“太清宫者,介谯郡之列壤,滨涡水之洪渊。固降圣之名区,诚集真之净馆。……择元辰于摄提,诣殊廷于谯左。”(17)老子故里“殊廷”在“谯左”,不正是谯城东部吗?宋真宗把真源县更名卫真县之后,梅尧臣《送王道粹学士之亳州》诗仍称:“何当过苦县,肯暇观旧碑。”(18)另首《送李密赴亳州》称:“谯都君命重,苦县祖风殊。”(19)明代蒙城县令王继贤撰《古蒙庄子序》称,从蒙城到亳州必经古苦县(古苦县在城父县东北三十六里福宁镇,今涡阳县城老子庙西),他屈指一算说:“苦去蒙仅百里。”而蒙城县城距离涡阳县城恰好90里!

综上所属,春秋楚国苦县与汉代陈国苦县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两个地方。老子故里楚苦县就在今安徽省涡阳县,这里永远都是世人心中根深蒂固的道家圣地。老子思想的光辉永远指引世人在建设和谐美好社会的征程上携手前行!

注释:

(1)《前四史·史记》中华书局年版,页

(2)《四部要集注疏丛刊·老子·老子校诂》中华书局年版1页

(3)《前四史·史记》中华书局年版,页

(4)《前四史·史记》中华书局年版,页

(5)《前四史·史记》中华书局年版,页

(6)《前四史·史记》中华书局年版,88页

(7)清《颍州府志》黄山书社年版,页

(8)《二十五史·汉书》上海古籍年版第页

(9)杨义《老子还原》,中华书局,年版页

(10)杨义《老子还原》,中华书局,年版页

(11)清《亳州志》黄山书社年版,页

(12)清《亳州志》黄山书社年版,页

(13)清魏源《老子本义》华东师大年版9页

(14)《涡阳县志》黄山书社,年版,页

(15)《涡阳县志》黄山书社,年版,页

(16)《钱注杜诗》上海古籍年版页

(17)《道书集成》页

(18)清《亳州志》黄山书社年版,87页

(19)清《颍州府志》黄山书社年版,页

参考书目:

《前四史》中华书局;

《颍州府志》黄山书社;

《亳州志》黄山书社

年6月16日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牛家栋,男,涡阳县人,安徽省亳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安徽省涡阳县老子研究会副会长。与王振川合著《皖北老庄故里行》,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8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